返回顶部

乱象丛生难掩千亿盛宴 污泥处理迎群雄争霸

     发布时间:2016-06-20 

【中国环保在线 污水处理】据资料显示,目前我国污泥年产量约7000万吨,其中市政污泥和工业污泥各占一半。污泥危害大,而我国目前污泥无害化处置水平落后,加上“重水轻泥”的问题,使得污泥面临极大的处置压力,实际有效处置率不到25%。
  
  在污泥产业探索近10年的张虎明,或将暂时告别污泥处理处置产业了,并且短期内似乎并没有重返产业的打算。由于缺乏有效的商业模式,张虎明无奈的将眼光转向了相对末端的土壤重金属治理。
  
  2011年12月20日,国务院印发《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保护环境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曾有专家预计,作为污水处理的重要产物,污泥处理处置在2011年持续走热,成为新的市场热点。
  
  但5年过去了,市场中的乐观情绪早已消失的无影无踪。2015年7月11日,住建部城建司水务处处长曹燕进在2015污泥高峰论坛上表示:“截至2014年底,中国近50%的城市污泥未做到无害化处理。”
  
  市场遇冷背后,暴露的是政府管理机制不同步、法律保障不健全、信息公开不透明、“游戏”规则不完善等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好在,随着“十三五”供给侧改革春风拂面而来,业内人士预测,污泥行业的市场格局将在未来五年发生实质性变化,市场集中度上升,领军企业即将显露。更为利好的消息是,2016至2020年,污泥处理处置市场规模将达到1892亿元。
  
  近半数未无害化处理
  
  污泥,即在污水处理的过程中,有机物和不能被降解的物质沉淀下来形成的。一般来讲,1000吨污水大约会产生1吨左右的污泥。由于污水中的污染物一半以上都会被浓缩到污泥中,所以污泥中含有大量有机物,以及恶臭物质、病原体、重金属和持久性有机物等污染物。
  
  污泥是污水处理的“副产品”。近年来,我国污水处理率不断提高,截至2014年底,除西藏日喀则外,中国所有的城市以及87%的县城都已建有城镇污水处理厂。与此同时,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过程中“重水轻泥”的现象也逐渐凸显。
  
  早在2015年初,住建部对城镇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污泥的处理处置进行过调查。结果显示,污泥中经过制造建材、焚烧,制肥,卫生填埋等无害化处置的比例达到了56%,临时处置手段也占比总量的三分之一,其余百分之十几的污泥则不明去向。
  
  专家表示,污泥如果未经无害化处理,而采用露天堆放、土地填埋、污泥外运等方式随意处理,将会对土地及地下水造成二次污染,破坏环境。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副会长杨向平指出,污泥处置困难的原因包括政策缺乏执行力度、整体投入严重不足、技术上相比国外落后等。从2000年开始,我国已有十余部关于污泥处理的行业政策、文件、标准和技术指南,但大都没有得到有力的执行。
  
  而相对于污水处理的整体投资来说,污泥处理处置设施的资金投入非常有限。杨向平参加过发改委的国内调查,每个省市在污水上的投入都是几十亿元、近百亿元,但在污泥上的投入只有十几亿元。
  
  “技术不是没问题”
  
  在污泥行业里,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环境修复中心主任陈同斌自称“技术派”。不同于“万事俱备,只差政策”的主流观点,陈同斌认为,目前中国的污泥处理处置虽然存在政策和管理问题,但成熟的、适合大规模推广的成套技术设备和工程实践并不太多。这也是一个瓶颈,制约着规模化和市场化。绝大多数污泥无害化工艺中,处理后的残余物或产物仅仅是一种原料,而不是规范化、标准化的产品。
  
  “很多专家说路不通。路为什么不通?实际上,技术也不是没有问题。总想着国外有各种各样的技术,从原理上和理念上考虑似乎也能适用于中国,但是到中国一落地,就会发现还存在泥质适宜性、经济合理性和管理水平等问题。”据公开资料,目前全国已建成的五六十座污泥厌氧消化装置,能正常运行的只有几座。
  
  对于水泥窑、火电厂而言,协同处理污泥在经济上并不合算,而且水泥产品的出路受市场波动的影响也较大。它们更多将污泥视为一顶“绿帽子”,戴上以降低被关闭的风险。
  
  在这样的技术条件下,业内人士刘宇甚至认为,污泥资源化要十分慎重。他现在和地方政府谈项目时,就不太喜欢讲资源化的故事。“我们处理污泥尽量闭环,不依赖后端的产业和市场。北京一天产生6000吨污泥,变成什么产品能不受市场行情波动,天天卖出去?2015年治雾霾关了水泥厂,协同的污泥上哪去?”
  
  陈同斌认为,中国污泥产业上下游打不通,有政策问题,也有技术问题。从产业角度看,污泥处理技术普遍存在“能用但不好用,不经济、不方便、不连贯”的问题。他同时表示,处理污泥不能全靠市场经济,“经济效益比较差,不赚钱,但是也必须做。”
  
  污泥减排背后的行业发展机遇
  
  基于此,2016年4月,环境保护部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城镇污水处理设施污泥处理处置减排核查核算工作的通知》,将污泥处置纳入到城镇污水处理总量减排考核。该通知提出,各地要将污泥妥善处理处置纳入城镇污水处理减排统一监管,对各种不规范处理处置污泥行为,扣减该部分污泥对应的城镇污水处理化学需氧量和氨氮削减量。可以说,今后的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将面临更为严格的监督。
  
  但是,要想实现污泥“绿色、循环、低碳”的妥善处理,还需要政府出台更多的支持政策。
  
  据测算,我国污泥处置设施建设投资大致应在400—500亿元,相关主管部门可以从碳减排贡献角度,给污泥处理处置设施建设一些政策方面的实际支持。杨向平表示,国内现在的污泥处置有厌氧、干化、好氧等方式,但没有主流技术,需要制定技术导则、加强监管。如果从“低碳”角度遴选出适宜的主流技术,并给以一定比例的投资补贴,对污泥处理技术的创新性研发也是一种推动。
  
  此外,污泥资源化产品如果能享受国家减免税政策、优先纳入政府采购品种序列,将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但同时,也应注意在处理处置环节不能为了消灭污泥,和高能耗、高排放的企业捆绑在一起,成为其去产能的“挡箭牌”。张悦强调说,污泥处置还是要立足于“低碳、绿色、环保”的方向来建设处置设施、选择适宜的处理技术。

上一条】 【返回列表】 【下一条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会员之家
浙江省膜产业协会  地址:浙江省文一西路50号   邮编:310012
浙ICP备15005510号-1 copyright 2014 浙江省膜协会 版权所有

 搜索
网站建设:博搜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