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生命之源,是基础性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经济资源。我国是水资源严重短缺国家,人均水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全国657个城市有300多个缺水,天津、大连、青岛、上海、深圳等沿海城市更属于极度缺水地区。随着人口增长、城镇化进程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水资源的缺口将越来越大。缺水已导致北方地区地下水严重超采,并引发地下漏斗、海水倒灌等环境问题。同时,我国还面临着严重的水污染问题,河流水质恶化、湖泊富营养化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峻,迫切需要开发利用新水源、实施水污染防治、优化水源结构、保障供水安全。 海水淡化作为水资源的开源增量技术,具有稳定供水、应急供水和战略性供水的特点,是解决沿海水资源短缺问题的重要途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了要“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实施“海水淡化工程”。作为我国专门从事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技术研究、成果转化及发展战略研究的国家级非营利性科研机构,国家海洋局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将认真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和特色,为海洋事业发展做出贡献。 一是加强海水淡化技术持续创新。针对当前我国海水淡化关键设备、部件、材料和大型装备核心技术尚未完全实现突破的现状,要加快海水淡化技术持续创新,加强热、膜海水淡化关键技术装备研发和核心技术突破,强化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突破制约海水淡化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在国产化装备研发、单机规模、物耗能耗指标等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二是推进海水淡化水纳入水资源配置体系。针对当前海水淡化装置产能闲置状况突出、尚未实现规模化应用的现状,要从国家层面进一步加强协调,统筹协调地表水、地下水、外调水、可再生水和海水淡化水的输送、配置,海水淡化生产规模和使用布局,推动海水淡化水与常规水源的统筹规划、统一配置,倒逼海水淡化水规模化应用,促进自主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三是开展绿色、低能耗海水淡化技术研发。紧跟国际海水淡化科技前沿,开展环境友好型药剂、工艺、材料与装备等研发,降低海水淡化能耗与成本。综合利用淡化后浓海水,提取相关化学资源及系列产物,建立海水淡化技术产业链条。利用膜分离、结晶纯化等共性关键技术成果嫁接、转移,开展高盐废水资源化、超洁净膜法烟气脱硫、污海水处理等技术研究,实现减排、降耗绿色发展目标。 四是拓展海水淡化海外市场。服务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将海水淡化作为我国开展海洋国际合作的优先领域,开展技术装备出口、专业培训、技术咨询服务等工作。设立海水淡化技术装备出口补贴,积极与国外先进研发团队、跨国公司、国际组织等开展多方位的协同创新和开发合作,争取国际重大科研项目和工程项目,提升我国海水淡化技术国际竞争力。 五是建设海水淡化共享服务平台。加强海水淡化信息、标准及技术成果的行业共享,发布面向行业和社会公众的海水淡化技术信息和相关知识,开展相关检验检测与咨询工作,推动海水淡化技术成果在行业的交流、推广、转让和转化,使高水平的海水淡化技术尽快推向市场,服务社会和人民,解决沿海缺水城市和海岛人民的饮水问题。 |